衢州市氟硅经贸摩擦预警点

电话:0570-3051871   8021016
传真:0570-8356617
联系人:周璀
QQ群:89712774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衢州市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
          市级机关综合大楼

预警期刊

首页>> 预警期刊
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期刊第7期
* 来源 : * 作者 :祝现 * 发表时间 :2012-12-05 * 浏览 : 1803

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信息

第7期

(总第7期)

 

衢州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办公室          2012年12月5日

 

 


本 期 导 读

市场行情:

我国光伏业扭亏或在明年上半年………………………………2

多晶硅受击 “危”中寻机………………………………………3

氟化工概念有望爆发……………………………………………4

多管齐下扶持多晶硅产业………………………………………5

中国光伏企业探路非洲市场……………………………………5

专家研讨:

我国光伏行业新政犹未晚矣……………………………………7

光伏寒冬启示录:探诊光伏内外双重依赖症……………………7

 

 

 

 

 

 

 

市场行情

 

我国光伏业扭亏或在明年上半年

 

因价格倒挂,2/3的产能已经停产。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佟兴雪不无伤感地地告诉《经济参考报》工作人员。该公司拥有万吨级的多晶硅产能,但工作人员近日在该企业看到,昔日人来人往的厂区冷冷清清,部分员工宿舍人去楼空。

海关数据显示,从2008年开始,进入我国的海外多晶硅从1.7万吨快速增长到去年的6.47万吨,年复合增长超过56%。与此同时,在海外多晶硅巨头的低价倾销下,价格从300多美元/公斤的高点一路下滑,2011全年下滑了60%以上。目前,海外多晶硅到岸价已跌至约18美元/公斤。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说,计入管理成本与运费后,进口多晶硅的销价还低至20美元至25美元/公斤,按这个价格任何企业都无法赢利,这是国外公司明显的低价倾销。导致今年上半年中能硅业开始亏损,其他国内企业更无法幸免。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除保利协鑫维持正常生产外,江西赛维、重庆大全、洛阳中硅已部分停产,80%的企业完全停产。

2007年起,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且生产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由此,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一直是全球市场的风向标。业内人士指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全行业在价格战上一路走到黑,企业自身深陷亏损泥沼,扭亏或在明年上半年。

苏州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说,晶硅光伏组件的价格早前由国内几大龙头企业所制定,2010年开始,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生产组件的中小企业,并挑起价格战,原来的行业联盟也被彻底打破。

因没有品牌认可度与销售渠道,中小企业时常在欧美的各大光伏展会上报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低价。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说,“20099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第24届欧洲光伏能源展会上,一家合肥晶硅光伏组件企业报出1.2美元/瓦。而当时的晶硅组件市场平均售价高于2美元/瓦,生产成本超过1.4美元/瓦。

光伏组件价格虽然跟随着成本逐步降低,但始终维持着30%的利润率。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2010年初以来,价格战不断挤压行业利润率,少数国内中小企业甚至不惜亏本竞争。

工作人员了解到,目前,全光伏行业发展状况不佳,企业亏损严重。如在晶硅电池方面,上游硅料除了几家万吨级的企业,有8成的小型企业停产,下游组件企业停产4成;薄膜电池企业虽未受欧美双反影响,但国际市场萎缩,也大多停产。

据江西省科技厅介绍,目前,光伏产业发展无序,产能过剩的现象严重。江西光伏产业产量居前的五大龙头企业整体发展均不理想,前三季度合计完成产值仅为去年同期的82.9%,利润和出口同比下滑了四成左右。

河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引发量价齐跌。2012年上半年河北省出口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电池板9.24亿美元,同比下跌25%。而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品价格较2011年初下跌44%71%

2011年三季度开始,国内的光伏行业开始出现普遍性亏损,国内的光伏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河北工业经济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河北光伏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下降。其中,英利、晶龙两大集团19月主营业务收入188.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150亿元,同比负增长22.66%;利润总额同比减少50亿元,由去年同期盈利21.38亿元下滑为亏损16.26亿元。

由于过去四个季度连续亏损,光伏巨头英利集团在今年依旧很难摆脱亏损的局面。不过,在英利集团首席财务官李宗炜看来,公司的财务状况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变好,明年上半年能够实现扭亏。因为英利正在逐渐摆脱过度依赖欧洲市场,三季度德国市场的比重下降到了40%左右,而中国市场的比重上升到了30%多。同时,随着发电成本的逐步下降,海外新兴市场发展十分迅速。

李宗炜表示,光伏行业过去5个季度一直在水下生存,要想一下子露出水面难度很大。但明年英利应该能够做到浮上水面。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多晶硅受击 “危”中寻机

 

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整个光伏产业的利润几乎都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最高时,多晶硅的利润率超过500%2008年,多晶硅在中国上演了一出财富神话,一箱30公斤的多晶硅,售价一度高达10万元。

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做出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初裁认定,但现在的价格却回落到了只有2万元,仅仅发展两年时间,这个被称为新能源的产业却被国务院常务会议认定为产能过剩的行业。

当前,多晶硅产业大事不断:我国对美、韩和欧等地多晶硅发起贸易壁垒调查;洛阳中硅、大全(重庆)等工厂停产;德国Wacker美国工厂投产时间推迟至2015;韩国OCI公司暂停P4P5工厂的建设;主要大厂如GCLOCIREC等企业出现亏损,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多晶硅为什么能带来如此巨大的财富?又为何其价格会出现如此大的落差?面对破灭的财富神话,匆忙上马的多晶硅企业将如何生存?

多晶硅产量和价格齐齐下滑,亏损巨大。受下游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不断调整、采购更加谨慎影响,预计第四季度多晶硅的价格将仍然处在下滑阶段。

多晶硅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从我国海关统计数据看,9月份多晶硅平均进口价格较6月份同比下降8%。而根据REC公司公布的财报,其第三季度多晶硅价格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59%,而Wacker公司则表示其多晶硅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略有下降。受下游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不断调整、采购更加谨慎和多晶硅企业或下游企业为了清库存等影响,预计第四季度价格仍呈下滑趋势。

多晶硅进口量保持旺盛。我国79月份的多晶硅进口量分别为7127吨、7706吨和8719吨,19月份多晶硅进口量达到6.5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6万吨,占比达到40%;德国进口1.6万吨,占比24.6%;韩国进口1.53万吨,占比23.5%,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超过8万吨。美国多晶硅进口量的增加主要源于REC的粒状硅,其工厂超过70%的产能为粒状硅,在REC关闭其硅片工厂后,粒状硅的消费主要在我国,加上其价格低,导致粒状硅大量出口至我国,但因质量差,用途明显受限。从这一方面来看,质量差的多晶硅使得我国这类企业发展有进一步受限。

企业生产状况呈下滑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双反等影响,下游电池组件出货不畅,第三季度多晶硅出货量普遍不理想,导致部分企业多晶硅库存增大,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不足。如Wacker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至80%OCI的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滑,REC公司也由于其硅烷气体的技改,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我国多晶硅产能利用率则更低,洛阳中硅、大全(重庆)等工厂相继停产,开工的保利协鑫、亚洲硅业、四川瑞能等产能利用率也不足,而大全(新疆5000)、特变硅业(12000)、陕西天宏(3750)、内蒙古盾安(3000)和黄河上游(二期1250)也在开工调试生产线。

企业逐渐转向全面亏损。在库存控制方面,由于Wacker握有较多的长单,其根据合约情况调整产能利用率,库存控制较好。为使企业财务结构更为健康,一些多晶硅企业的扩产计划也在推迟,如Wacker将其在美国的多晶硅厂投产时间由2013年推迟到2015年,OCI也暂停了其P4P5工厂的建厂计划等。我国多数多晶硅企业也难以幸免,第三季度企业的焦点主要在于去库存。

(来源:维库电子市场网)

 

 

氟化工概念有望爆发

 

受油价波动以及国内需求疲弱影响,湘财证券数据显示,其监测的141种化工品的价格下跌共48种,持平75种,上涨仅18种。上涨数量从6周前的38种,逐步下滑至18种,持平数量保持稳定,下跌数量从6周前的17种增长至48种,从周涨跌幅数据中可以看到,化工行业仍就处于弱势下行态势。

虽然化工市场整体下行,再加上需求的低迷,近期化工品价格跌多涨少但部分细分品种由于进入传统的备货旺季,价格出现反弹迹象,氟化工原料萤石粉周涨幅逾10%,报每吨1600,氢氟酸也出现小幅上涨,下游制冷剂产品R134aR125也出现走稳迹象。另外,9月底日本触媒化工厂爆炸事件在持续发酵,导致国内丙烯酸价格持续上调,每周接近2次。

数据显示,华东地区萤石粉涨10.3%,报每吨1600元。萤石粉价格在持续下跌后,迎来超跌反弹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11月份下游R134a等制冷剂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旺季,空调和汽车生产厂商对R134a等制冷剂产品积极备货,为来年5月份的销售旺季做准备。另外,氢氟酸企业开工率提高,对萤石粉采购有所放量,国内萤石粉市场将出现好转迹象。二是随着天气渐冷,萤石生产成本将有所上升,预计11月底至12月初矿山企业将陆续停产,企业后期囤积活动会逐步增多,出货意愿减低,推动价格反弹的可能性增强。。此外,有消息称《氟化工产业政策》草案已上报工信部,最快有望年底发布。该政策将进一步严格准入,扭转恶性竞争,对龙头企业带来正面影响。业内预计,十二五,我国氟化工产业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在37%左右。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多管齐下扶持多晶硅产业

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整合而言,多晶硅产业走出困境的速度将先于下游电池组件环节。有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如江苏中能,成本优势明显)、市场战略明确的企业(如亚硅、瑞能、黄河等,产品销路有保障)、产业布局合理的企业(如大全、亚硅等,工厂布局在能源成本低廉地区),基本上还在保持生产。但即使仍在保持生产的企业,情况也非常不乐观。在此情况下,预计也不能坚持多久,亟待相关政策扶持。

调整多晶硅税收政策,提高多晶硅产品竞争力。产业主战场已逐渐由国内向国外转移,应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多晶硅出口退税率,将相关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7%。引导和鼓励多晶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多晶硅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快推进多晶硅贸易壁垒调查,完善相关反规避手段,确保贸易壁垒调查的有效推进。

扶优扶强,力助企业过难关。转变多晶硅双高认识,积极扶持多晶硅企业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在直购电、自备电厂、技术改造、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等方面享受国家有关鼓励政策,特别是要尽快恢复或给予多晶硅企业优惠电价,解决企业当前难题。鼓励国有资本进入优势企业,考虑采取类似2008年美国政府救美国金融机构的相关措施,直接在境外和境内资本市场定向增资愿意接受的多晶硅企业,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或者由中央和省级两级政府提供一定量的政府对债权银行担保额度。

支持技术研发,确保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对多晶硅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万吨级系统集成、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和气相沉积、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装置及工艺技术,推进设备国产化,促进多晶硅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参照日本的研发支持策略,由中央财政出资、企业配套的形式,支持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共同对多晶硅节能技改、产品质量提升、基础物性和前沿性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如硅烷法和流化床法等进行科研攻关。

此外,充分利用行业低谷期,完善多晶硅产业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修订完善产品、能效、安全等标准,提高产品检测认证水平,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来源:中国电子报)

 

中国光伏企业探路非洲市场

 

在欧美等地区逐渐提高中国光伏企业进入门槛,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之际,光伏厂商们将投资的目光转向了非洲,尤其是南非市场。据悉,天合光能目前已经参与在南非的项目投标,而尚德电力此前则已与南非签订协议,准备在当地投资数亿美元兴建太阳能发电厂。

国内光伏企业探路以南非为代表的非洲市场,同样面临一系列挑战,考虑到电网等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因素,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维濂认为,企业不可能立即在非洲市场大有作为

“淘金”南非

晶科已经在布局海外市场了,三季报会有一个详细的说明,新兴市场包括非洲在内占比将有所提升,预计占到公司海外市场三分之一。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海外系统项目总经理胡成刚在昨日举行的2012光伏产业领袖峰会——非洲专场间隙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欧美市场欲对中国光伏关紧大门的时候,非洲俨然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属意的下一个淘金地。这一市场感兴趣的不仅有晶科能源,还包括天合光能、赛维LDK、尚德电力、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多家公司看中了经济比较发达的南非。

据天合光能一位人士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在南非投标项目,并拿到部分订单,向其提供光伏组件。此外,尚德电力已与南非方面签署协议,将在南非建设产能为1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总投资预计可达3.5亿至4亿美元,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南非所进行的最大项目。

此前南非出台了适用于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为其市场的兴起创造了可能。

从整个非洲来看,中国正在加大对非洲在应对气候方面的援助,这对非洲光伏市场的发展是一大利好。今年6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里约+20峰会宣布,中国将安排2亿元人民币开展为期三年的国际合作,帮助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

这主要帮助非洲国家开展节能减排产品推广与能力建设方面合作。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合作处处长黄问航表示,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光伏产业可以为光伏行业发展打开新局面,因此鼓励国内光伏企业抱团出海。她还表示,南南合作项目中的下一批赠送产品考虑把太阳能光伏产品列入其中。

非洲可利用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资源都有相当大的蕴藏量。尤其是撒哈拉沙漠附近的非洲地区,因为靠近赤道,全年光照充足,发展光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毗邻欧洲的北非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纷纷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

不确定因素

非洲市场潜力大,整个非洲给光伏电力的平均价格在0.2美元一度,折合人民币1.2元,是可以做的。不过,进入非洲国家前期的项目规模其实不大,以南非为例,一期1.4/度的项目只有2吉瓦。赛维LDK首席战略官朱秉也强调,赛维肯定会在非洲市场有所表现,具体通过做总包、供应设备、做电站都有可能。

IMS Research高级分析师谢峰认为,非洲国家的光伏市场很有潜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预计有1.4吉瓦的发展,因此对光伏设备的需求上升就可以消化一部分中国光伏产能。

伴随非洲经济蓬勃发展,各国对电力的需求很大,同时这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公开资料显示,预计到2030年,非洲一半的发电量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17%来自水电、14%来自风力发电、14%来自太阳能、5%来自生物能。到2050年,非洲发电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燃料的比例将由现在的84%下降到23%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虽然非洲太阳能市场前景很大,但非洲国家整体的资金状况以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同时一些国家频繁的政局动荡也为商务投资带来很大风险。这也是让中国企业望而却步的地方所在。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赵昌会表示,非洲有54个国家,虽然有些地区一体化程度在加深和提速,但每一个国家依然有自己非常独特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扶持政策,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

非洲市场虽然从资源潜力上看市场巨大,但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涉及到太阳能电力没有持续性,要考虑和电网的衔接问题,企业到非洲的适应问题,因此企业不可能立即在非洲市场大有作为。李维濂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研讨

 

我国光伏行业新政犹未晚矣

 

据悉,对于目前在欧美双反夹击下处于寒冬中的光伏行业,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出台光伏行业的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推进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援外力度,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秘书长孙广彬表示:通过推行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减少出口企业数量,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国外进入中国的产品也必须通过中国的强制认证检测。

中国的光伏产业如今走入寒冬,并非完全拜双反所赐,国内企业本身的产能过剩也难辞其咎。即使在没有双反的情况下,今年1-9月,我国光伏业对外出口下降34.99%。据我了解的情况,在双反未实施前,江西、江苏等地有两位数百分比的企业都处于停产状态。由此可见,光伏行业的困境不全因双反而起,内部产能过剩的问题非常严重。练好内功,提高产品质量,淘汰落后产能,是我国光伏行业重新站起来的关键因素。

据悉,最快明年就会推出光伏行业的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成立国家级的检测中心,强制检验检测;成立国家级的认证中心,使产品达到援外、出口的标准。中国要制定自己的光伏标准,与美国UL认证和欧洲CE认证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检测认证中心将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全联新能源商会等联合组建。

为了挽救寒冬中的光伏产业,目前国内不断推出强力政策,试图启动国内市场。从9月份的分布式光伏示范应用区项目,到10月份国家电网对分布式光伏有条件免收接入费,到最近盛传即将出台的0.4-0.6/度的度电价格补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处长汪毅对工作人员表示,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商务部从政策方面进行推进,他们则从制定技术标准方面进行推进。光伏电站标准即将面世,中英文版将同步推出,中文版已经全部审核完毕,等英文版审核完毕后一起推出。这是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措施之一。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

 

光伏寒冬启示录:探诊光伏内外双重依赖症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虚火上升,产能已经比全世界的总装机量还多。一哄而上的背后,是光伏企业患上了严重的依赖症:既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扶持,又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产能过剩使整个行业步入寒冬,致万亿资金存在坏账风险。

盲目扩张行业全面入寒冬

日前《经济参考报》工作人员兵分多路,用数月时间,深入光伏产业前沿,接触到了多家国内一线领军企业负责人,并与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研究机构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光伏产业深藏的病症进行望闻问切。

中国光伏从无到有,得到政府扶持的光伏产业园在各地开花,产能迅速占到全球的70%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国包揽了前五名,在美上市的部分光伏企业股票屡创新高,该产业成为我国民营制造业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200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后,至2011年的5年间继续翻倍增长。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统计,2009年,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吉瓦(1吉瓦=1000兆瓦)2010年产量达到了8吉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50%,其中5家企业产量居全球前10位: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近80%。而据日前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对所属160多家企业的统计,产能己经达到了35吉瓦,全国光伏企业总产能在40吉瓦上下,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装机量还多。

为追求利润,近几年来许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毫不相干的企业和资本一哄而上。国内一些主营业务为汽车、饲料等的上市企业纷纷跨行进入光伏领域,一些小型民间资本也跟风而来。甚至仅投入上百万元资金,从国外购买现成工艺方案,进行手工组装,就可以成为光伏制造商。据统计,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至今已膨胀至500余家。

另一方面,遍地开花却难结果,从去年开始,在欧美等多个国家先后提起反补贴、反倾销的贸易诉讼以来,中国光伏行业从刚开始的硬撑,到今年出现了全面崩溃的迹象,多家早前的明星企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股价也跌倒了历史低点,随时可能被收购,有的则已经迈出了被国有化的步伐……

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下调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企业巨大的产能无法消化,只能竞相降价抢市场,利润大幅下滑。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2011年全年,尚德出货量达到2 .1吉瓦,同比增长34%,连续两年列行业世界第一,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只增长5%,出口同比只增长4%,最主要的原因是产能过剩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而今年一季度,组件市场均价同比又下降了40%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光伏产能正由短期相对过剩演变为长期绝对过剩。当前的全球光伏产能已接近长期绝对过剩的临界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一度各方面都全力看好的清洁能源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从小到大,又从高峰跌落谷底?

政绩冲动企业全指望政府

2000年,从海外归来的施正荣博士,只身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份光伏电池的商业计划书来到无锡新区……尚德公司市值曾经高达百亿美元,公司总裁施正荣身价曾经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个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施正荣博士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

工作人员了解到,为了扶持尚德,无锡市政府可谓不遗余力。为了确保项目落户,无锡地方政府下了行政命令,一定要帮助尚德公司初创期的第一批800万美元资金顺利及时到位。在项目落户后,尚德又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不但办各类手续一路绿灯,而且地方政府还出面协调,为其解决融资等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当前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光伏企业在高额利润趋势下盲目扩大产能所致,但是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其中,地方政府的越位扶持也起着推波助澜甚至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光伏产业在产业与市场之间一直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一方面,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没有政府补贴就无法市场化,也就不会培育出完善的光伏产业;另一方面,没有完善的光伏产业,也不可能以逐年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来推动成本下降,并最终实现平价上网、与其他能源竞争的市场化。这造成各国在光伏产业上面临两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1991年德国政府提出“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以政府财政补贴启动光伏市场的先河,随后欧盟多国陆续效仿。目前,欧盟各国已形成了清晰的光伏产业顶层设计,即以高额的补贴政策来吸引大量投资者,然后逐年减少,鼓励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商降低成本,尽早实现平价上网。

河北省一家光伏企业―――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会贤介绍说,2007年以前光伏产业利润很高,政府向企业投资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在地方政府转型升级的政绩冲动和银行的投资冲动下,优惠的土地政策、贷款条件纷纷涌向光伏企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盲目扩产。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各地的招商中,光伏产业备受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光伏产业投入大、用工多,既能创造G D P,又能带动就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与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概念紧密相关,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

在这些实利和概念的吸引下,许多地方政府一哄而上,纷纷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越位为光伏企业提供包括土地、贷款、融资等在内的优惠政策硅片、电池片看似高科技产品,但其生产技术高度融合于设备中,有钱就能建起生产线。尤其是组件,属于用工密集的简单劳动,进入门槛很低。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说很多房地产商、服装企业、包工头等五花八门的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为光伏企业家。

厚利诱惑产品都依赖海外

在整体宏观设计和政策的引领下,至2011年,欧盟形成了总量达20吉瓦、占全球65%份额的光伏组件市场需求量。在欧美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有着稳定的收益与可控的风险。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开始虚火上升,盲目追求扩大产能进行出口。

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光伏依赖症病症愈加严重,从平滑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畸形。

一头小,是指国内从事上游硅原料生产的企业少,关键生产设备长期依赖进口。

李俊峰说,光伏产业起步时,原材料、设备均100%依赖进口,直到现在,国外设备一直是多晶硅提纯、铸锭、切片以及电池制造等环节的主流,丝网印刷等关键环节直到目前仍然被国外设备掌控,累计进口金额达400亿元。而在原辅料方面,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始终处于低端。

另外一头小,是指国内市场份额过小,下游的光伏产品销售过度依赖国外。

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基地,但企业销售严重依赖出口。以2010年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吉瓦,而同期我国太阳能光伏系统新增装机仅为0.5吉瓦,其余全部用于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4%2011年,我国出口海外的光伏产品价值高达358亿美元,其中欧盟占据了70%以上,涉及出口额超200亿美元。

“‘市场在外是我国光伏产业长期存在的弊端,2011年前,95%的光伏组件出口海外,其中的绝大多数销往欧美市场。中国光伏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说,这正是我国光伏产品在欧美启动双反面前弱不禁风的真正原因。

据介绍,我国光伏下游的组件企业都扎堆在欧盟、美国两大成熟的市场,对印度、加拿大、南美、东南亚等却不愿深耕。例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阿持斯、河北英利是我国最大的四家光伏企业,即使是市场最多元化的无锡尚德,对欧盟市场的依存度仍高达60%,河北英利则高达70%以上。

中间大,则是指中国的光伏企业绝大部分都拥挤在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业链中下游,依赖地方政绩和投资冲动。而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可持续发展严重受制。

施正荣认为国内的光伏设备企业根本不具备引领工艺进步的自主研发能力。

工作人员了解到,江苏号称国内光伏第一大省,但大大小小光伏企业中真正拥有研发团队的仅占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报: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胡仲明副市长,占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

送:市商务局

发:氟硅外贸预警领导小组成员,各相关单位

━━━━━━━━━━━━━━━━━━━━━━━━━━━━━━━━━━━━━━━━

编辑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衢州市支会、衢州市国际商会

地址: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17层                                       网址:www.qzccpit.org

电话:0570-8356617、0570-8021017                                     传真:0570-3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