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衢州市氟硅经贸摩擦预警点
电话:0570-3051871 8021016 传真:0570-8356617 联系人:周璀 QQ群:89712774 QQ: 地址:衢州市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 市级机关综合大楼
第6期
(总第6期)
衢州氟硅产品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办公室 2012年11月20日
本 期 导 读
市场行情:
氟化工:需求反弹现布局良机荐4股……………………………2
FBR新技术启用 多晶硅成本突破性下调………………………3
中国多晶硅企业也需要公平竞争………………………………3
光伏产能过剩长期难解 加速产业优胜劣汰……………………5
贸易摩擦:
中企反击:对欧盟提起多晶硅双反调查…………………………7
中国进行光伏反击 将欧盟光伏补贴诉至WTO…………………9
中欧光伏纠纷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10
市场行情
氟化工:需求反弹现布局良机荐4股
受担忧市场需求影响,上周国际油价周跌幅近4%,带动化工市场整体下行,再加上需求的低迷,近期化工品跌多涨少。部分细分品种由于进入传统的备货旺季,价格出现反弹迹象,上周氟化工原料萤石粉涨逾10%,报每吨1600元,氢氟酸也出现小幅上涨,另外下游制冷剂产品R134a、R125也出现走稳迹象。另外,9月底日本触媒化工厂爆炸事件在持续发酵,由于短期的供需格局被打破,导致国内丙烯酸价格持续上调,每周接近2次,上周平均涨幅近8%。而聚合MDI受日本、韩国的低价进口货源冲击,继续维持调整格局,烟台万华挂牌价下调4.44%,报每吨21500元。
据上证报报道,华东地区萤石粉涨10.3%,报每吨1600元。萤石粉价格在持续下跌后,迎来超跌反弹。主要逻辑有两方面:一是11月份下游R134a等制冷剂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旺季,空调和汽车生产厂商对R134a等制冷剂产品积极备货,为来年5月份的销售旺季做准备。另外,氢氟酸企业开工率提高,对萤石粉采购有所放量,国内萤石粉市场将出现好转迹象。二是随着天气渐冷,萤石生产成本将有所上升,预计11月底至12月初矿山企业将陆续停产,企业后期囤积活动会逐步增多,出货意愿减低,推动价格反弹的可能性增强。
此外,《氟化工产业政策》草案已上报工信部,最快有望年底发布。该政策将进一步严格准入,扭转恶性竞争,对龙头企业带来正面影响。业内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氟化工产业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在37%左右。
丙烯酸平均涨8%,报每吨16600元,9月底至今累计涨幅达34%。由于日本触媒化工厂的爆炸,导致短期供需格局被打破,再加上现阶段本就是丙烯酸的需求旺季,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卫星石化作为国内龙头企业之一,拥有丙烯酸产能16万吨、丙烯酸酯产能15万吨,位居第三,主要销往华东、华南地区。
统计发现,氟化工及制冷剂板块个股包括巨化股份、三爱富、永太科技、多氟多。
氟化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阜新举行受益股一览
日前,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阜新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阜新)氟化工产业高峰论坛暨辽宁阜新氟化工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在阜新市召开。
据辽宁日报报道,近年来,阜新市氟化工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氟化工产业基地已有7家企业投产、20多家企业开工建设;上半年实现产值5亿元,预计年末可实现产值35亿元,未来5年内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
论坛上,业内人士及专家学者围绕氟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全球氟化工产业发展走势、新经济形势下阜新氟化工基地发展道路,以及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进行了主题发言,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A股上市公司中,氟化工板块包括巨化股份、三爱富、多氟多等公司。9月25日,上述个股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巨化股份早盘一度涨停。
氟化工:重蹈有机硅先涨后跌覆辙
自去年上半年遭遇爆炒之后,氟化工便正式步入调整,且调整态势异常惨烈。
以行业最具代表的制冷剂R22为例,2011年三季度,该品种均价尚为17749元/吨,四季度已跌至14375元/吨;进入2012年以后,一、二季度均价分别为14014元/吨、11964元/吨,三季度R22颓势依旧。截至9月19日,该品种三季度均价仅9853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腰斩。
氟化工行业中,跌幅最大的并非R22,而是PTFE(聚四氟乙烯).2011年三季度,PTFE(悬浮中粒)均价约为14万元/吨,今年已降至55464元/吨。与此同时,萤石粉料的跌幅为35.6%。产品价格跌幅比原料跌幅更大,两者的价格差逐渐收窄,可以预计,主要生产有机氟化物的巨化股份、三爱富的利润、毛利率仍将继续下挫。
氟化工行业另一家上市公司多氟多情况稍有不同。多氟多主要生产冰晶石、氟化铝,为无机品种;其中冰晶石产能约10万吨/年、氟化铝产能约19.5万吨/年。
关注个股:600160.SH巨化股份、600636.SH三爱富、002326.SZ永太科技、002407.SZ多氟多。
(来源:中国证券网)
FBR新技术启用 多晶硅成本突破性下调
设备供应专家GT Advanced Technologies推出新的氢氯化反应解决方案,能够在流化床还原炉(FBR)中生产三氯硅烷(TCS),使多晶硅每公斤生产成本降至14美元以下。
近几年由于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这推动公司寻找能够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创新方式,应用关键技术(西门子法和FBR)来制作该材料。
GT多晶硅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戴夫·凯克(Dave Keck)表示:“鉴于市场形势变幻莫测,多晶硅生产商必须找到改善其成本结构的方式以保持竞争力。我们新的氢氯化反应解决方案连同我们业界领先的SDR还原炉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GTAT表示,新氢氯化反应解决方案的设计应用于大容量设备(每年一万公吨),同时使经营成本降低20%。
然而,GTAT还表示,其新一代氢氯化反应加热器技术通过将氢氯化反应FBR的转换率从27%提高到30%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结合其年产能逾600公吨多晶硅的“SDR 600”还原炉,使多晶硅现金成本达每公斤14美元。
(来源:PV-Tech )
中国多晶硅企业也需要公平竞争
中国商务部11月1日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据申请人估算,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调查期内,欧盟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为11.47%。申请企业希望通过这次“双反”让大家都回到公平竞争的状态。
“希望通过这次‘双反’让大家都回到公平竞争的状态。国外多晶硅生产商有足够经济实力和我们打消耗战,一旦中国多晶硅企业在这次产业低潮中受到重创,它们又可以回到几年前的垄断地位了。”
11月2日,国内多晶硅生产商、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大全)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何宁在接受《国际商报》工作人员采访时道出心声。
11月1日,应国内4家多晶硅生产商申请,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重庆大全是申请企业之一。
根据申请企业目前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德国瓦克化学公司在内的欧盟11家多晶硅生产商对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并获得大量补贴。据估算,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调查期内,欧盟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为11.47%。
价格4年内下降75%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太阳能产业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再加上欧盟、美国和韩国的不公平竞争,多晶硅价格一路下降。”何宁说,“公司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亏损,但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对于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已经算不错的了。”“中国规模以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原来有十几家,但现在除了四五家还在坚持生产之外,其余都已关闭了生产线。就算硕果仅存的几家企业,生产线也没有完全开满。”何宁表示。《国际商报》工作人员了解到,2012年初,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重庆大全4家申请企业尚可维持开工,而到2012年第二季度,洛阳中硅和江西赛维LKD已接近完全停产。
事实上,2011年国内多晶硅当年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62%,硅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本应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但为何国内多晶硅产业自2011年以来陷入大规模停产境地呢?在何宁看来,这与海外多晶硅的不公平贸易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2008年~2011年,原产自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口绝对数量增长了272%,进口价格则下降了75%;2012年1~6月与2011年同期相比,进口绝对数量增长了34%,进口价格则降49%。
何宁说:“由于欧盟多晶硅的进口价格不断大幅下降,国内多晶硅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随之降价,这导致国内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乃至出现亏损。”数据显示,2008年~2011年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成本差整体跌幅达到89%,2012年1~6月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94%。
欧企获12亿欧元补贴
在4家企业递交的申请书中,欧盟多晶硅生产商还被指收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巨额补贴,使其产品获得了比中国同类产品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何宁表示,尽管收集补贴信息相当困难——由于被调查产品生产商获得补贴的具体信息绝大多数属于内部信息,因此不可能掌握每一被调查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得的补贴项目和获益情况,并确定单位进口产品的补贴额——但4家企业仍然提供了充足证据。
在申请书中,中国企业主张欧盟向涉案产业和企业提供的补贴项目共计3个:德国“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投资赠款(下称“共同任务”)、德国东部地区“投资津贴”项目(下称“投资津贴”)以及欧洲投资银行政策性贷款。
在德国“共同任务”项目下,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向特定“激励地区”内的投资项目提供无需偿还的赠款。在资助金额最高的地区,大型企业能够得到的资助,最高可达投资成本的30%,中型企业最高可获得40%,而小型企业最高可获得50%。
“投资津贴”项目则是一项专门用于促进德国东部经济发展的投资资助计划,可用于“新投资项目”中的可折旧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
2001年以来,德国瓦克公司(及其前身)通过“投资津贴”和“共同任务”投资赠款的形式陆续获得多笔补贴,总额高达4亿欧元。此外,该公司在2002年、2008年和2009年还从欧洲投资银行获得了3笔政策性贷款,贷款本金总额为8.5亿欧元。这意味着德国瓦克公司一家企业在三大项目中共获得德国政府12.5亿欧元的补贴。
“国货”完全能满足内需
何宁表示,对欧美韩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是避免国外产品垄断、漫天要价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多晶硅市场由进口产品垄断,5年前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进口多晶硅现货价格曾超过400美元/公斤。但随着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壮大,去年国内多晶硅有50%左右由国内厂商供应,国内领先厂商的生产成本基本可以和国际厂商持平。国内一线厂商如果满负荷生产,几乎可以满足国内多晶硅的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多晶硅产量由2008年的4685吨增长到2011年的82768吨,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28%上升至57%。
何宁认为,如不及时制止国外多晶硅的倾销和补贴,一旦国内产业受到严重伤害,原材料话语权又完全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的话,未来多晶硅价格难以想象,太阳能中下游企业的商业安全和利益将遭受严重威胁。
就在商务部决定对此案进行调查之后,国内企业中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一旦“双反”成功,国外出口商必然会因被征惩罚性关税而提高产品售价,这会提高国内光伏组件等下游生产商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何宁对此回应说,初步估算的11.47%的倾销幅度并不算高,采购成本也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市场价格最终是供需双方平衡的结果,在目前需求尚待恢复的情况下,多晶硅价格将如何变动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内下游企业目前遭遇的困境并不是由原材料成本上涨造成的,而是产能过剩、低价竞争。举个反例说,目前多晶硅20美元/公斤下游厂商在亏钱,三四年前价格是200~300美元/公斤,厂商为什么反而赚钱呢?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产业的长远利益。中国光伏产业只有牢牢把握原材料的话语权,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使产业实现长久健康发展。当下游产业伙伴不得不继续履行和国外厂商签订的高价多晶硅长期合同,或不得不支付巨额合同罚金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谁才是真正可以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何宁说:“目前我国多晶硅年需求量是10万多吨。如果开满生产线,江苏中能一年的产能就能达到6.5万吨,我们重庆大全有1万吨左右,这还不包括其他几家企业。因此满足内需绝对没有问题。”
(来源:中国网)
光伏产能过剩长期难解 加速产业优胜劣汰
近期,由于受“双反”打压而从海外市场“铩羽而归”的光伏产业终于等来了一线曙光:产业规划目标一再扩容,电网首次“表态”为光伏发电项目开“绿灯”……似乎光伏产业又一个“春天”已近在眼前。
但市场人士谨慎提醒,长期积重难返的光伏产业目前仍未走出谷底,产能过剩阴影和国内市场“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现实注定其后市发展仍未可期,至少在未来一年时间里看不到“春光乍现”那一刻。
产能过剩长期难解
说起光伏产能过剩,最常被提及的一组数字是,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6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
事实上,对于一个产业产能过剩与否,欧美更倾向于用产能利用率来衡量。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近期提供的一组数据为:全球到2011年底组件产能60GW,而实际产量为30GW,去年中国的实际产能为40GW,实际产量仅为21GW。这就意味着光伏产业组建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远低于学界认可的“产能利用率达70%以上”的正常标准。
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企业将处于长期的去库存化阶段。工作人员粗略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国内66家A股光伏公司存货已逾500亿元,而前三季度这66家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不到100亿元。这意味着国内光伏企业保持现有规模要消化掉目前积压的库存,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阴影下,国内光伏企业之间低价竞争的局面短期难以改观。过去6年中,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了86.6%,系统价格下降了83.3%,目前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光伏产品毛利率均低于10%,有的甚至出现负毛利率。因此,即便未来光伏市场需求重新回暖,但企业如果继续为消化库存而低价销售产品,那么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仍长期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加速产业优胜劣汰
专家认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在于加速产业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但从目前来看,光伏产业整合“雷声大雨点小”,靠市场自发动力不足,唯有政策介入力推之。
对于目前的光伏产业,国内市场的大规模启动既是必需的,也是长远大势。但要短期内化解全行业超过1000亿元的债务负担,光有目前国家一再提升的产业规划目标和电网的“友好”姿态可能仍无济于事。
首先,2011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容量3GW,按照最新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达21GW,那么未来几年每年有约4-5GW的新增装机容量。2011年,全球超过80%、24GW的太阳能新增装机在欧美地区。这表明,国内光伏需求仍无法取代欧美,国内需求的增长也只能弥补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损失的20%。
其次,尽管国家电网提出未来将对符合条件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系统方案制定、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费用,富余电力全额收购,但并网技术标准即便立即出台也需要一个磨合期,且按照目前国家主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的原则,自发自用电量和电网收购多余电量如何定价这一关键问题仍然无解。
第三,国家能以何种科学合理方式,以及能投入多大财力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这一问题目前也无答案。
因此,如果仅考虑“金太阳”工程新增300万千瓦目标,按照每千瓦1到1.5万元的综合造价测算,到年底国内光伏市场至少可释放300亿到450亿元的市场空间。
不少券商分析师认为,即便有超过300亿元的新增市场规模,但对于光伏制造业产业链上的诸如多晶硅、硅片和电池组建等核心环节市场需求的拉动效应仍有限。其带来的直接利好可能更集中于诸如电站开发、光伏逆变器和配电网建设等细分领域。从事并网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具备多个分布式光伏EPC项目经验(包括项目审批)的公司将是最受益企业。
(来源:solarF阳光网)
贸易摩擦
中企反击:对欧盟提起多晶硅双反调查
10月31日,数位国内多晶硅企业高管对工作人员证实,中国多晶硅企业自8月份向中国商务部提交申诉,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目前已获得重大突破,“立案程序已经启动,对外公告也即将出炉”。
“双反”申诉由中国国内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分别是: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2012年1-6月,这四家企业总产量为28484吨,占据国内36230吨总产量的79%。
2011年中国自欧盟进口多晶硅14643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平均价格60美元/千克,总价值超过55亿元人民币。
此前的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2011年中国对欧洲光伏产品出口高达204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口超过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00万人。
“二季度中国还有两三家多晶硅企业可以满产,但现在没有一个企业满产。”光伏市场调研公司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对此形容,美国、韩国、欧盟的多晶硅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低价策略,加之市场行情平淡,使得国内多晶硅企业目前能够开工的数目已降至个位数。
来自欧盟的多晶硅冲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3家停产。从全国来看,目前,在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下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停产率超过80%。
2012年初,作为申请人的4家企业尚可维持开工。而到2012年第二季度,2家申请企业中有两家洛阳中硅和赛维LDK已接近完全停产状态。
“遭遇十年所未有之困境。”一位多晶硅企业高管感慨,由于受国外多晶硅倾销冲击,国内多晶硅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由此导致库存增加“资金周转困难”银行信贷收紧、对新项目不贷款,甚至是对停产企业收紧贷款,由此波及行业过千亿投资、影响上万就业工人。
2008年,中国自欧盟进口的多晶硅为3932吨,但至2011年上升至14643吨,3年时间增长至3.7倍。
前述多晶硅企业高管说,2012年以来欧盟国家的光伏下游企业基本停产,其原料100%输出,加上德国瓦克的新生产线在2011年底前投产,2012年欧盟多晶硅总产量会超过2万吨,“多出的产量只能让中国市场来消化”。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德国一国,今年前九月出口至中国的多晶硅总量达16046.795吨,超过去年欧盟全年出口总量;从价格上来看,九月德国出口的价格为26.8美元/千克,低于年初35.5美元/千克的价格,已降低22.3%。
廉锐强调,德国1月份仅向中国出口1213吨,8月份也刚为1567吨,但至9月迅增至3991吨,增幅超过255%,“可能是受到8月份中国企业提交双反申诉影响,加速向中国市场出口”。
工作人员在四家企业提交中国商务部的申诉书中看到,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一年调查期内,剔除
运输、保险、关税、增值税、仓储等各环节费用影响,原产于欧盟的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为11.47%。
根据四家企业提出的诉求,此次涉及低价倾销的欧盟多晶硅企业共有11家,其中:德国5家,意大利4家,法国和西班牙各1家。
“不仅仅是低价倾销,包括瓦克等欧洲企业在过去10年中获得多项政府补贴和政策性贷款,使得其在面对中国多晶硅企业时拥有成本方面的竞争力,这也是我们提起反补贴诉讼的缘由。”该高管称,以瓦克为例,其在过去10年中,获得超过4亿欧元的政府补贴,并在2002年、2008年和2009年从欧洲银行获得了3笔政策性贷款,贷款本金总额为8.5亿欧元。
提出追溯期
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量不断攀升,2008年表观消费量为16544吨,2011年为146131吨,四年内增幅高达783%。
“国内电池组件企业目前用量料不超过1万吨/月,目前提出申请的国家4家企业完全可以供应,而这四家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十大多晶硅企业之一。”前述光伏高管说。
该高管举例,目前国内厂商提供给市场的价格在17美元/千克,“已经完全随行就市”,目前进口多晶硅总体平均价格在26美元/千克,执行的部分长单价格更高达35-40美元/千克。如果不是(欧盟企业)在现货市场倾销,国内企业完全可以与国外企业竞争,“纵使双反之后,我们也不会提价,仍然与国际价格并轨”。
如果此次对欧盟多晶硅企业双反立案得以成行,那么这将成为7月份之后对国外多晶硅行业的又一重要举措。7月20日,商务部决定对进口自美国和韩国的多晶硅进行反倾销调查,对进口自美国的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
工作人员同时注意到,7、8月份美韩两国对中国多晶硅的进口并没有减少。以美国为例,8月份中国多晶硅进口7124吨,与7月份等同,但美国产品占据比例则从41.2%升至45.5%。
“但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9月进口多晶硅8719吨,创历史新高,德国占据近5成的进口比例,说明美韩的比例下降得很厉害。”廉锐指出。
前述高管告诉工作人员,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调查之后,商务部根据企业提出的情况,观察到7、8月两个月进口激增情后,9月份商务部做出追溯征收裁定,“10月份对美韩企业的影响才开始显现。”
“因为9月以来,欧盟多晶硅企业突击向中国出口,所以我们立即要求提交了立案之后的追溯征收申请,以堵住调查期间的空档期,从立案到初裁一般要历时三个月的调查期。”该高管说。
有中国多晶硅企业高管认为,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最高点300美元/千克,下跌到目前的17美元/千克,中国企业功不可没,“而且以低于1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起步,实现2011年50%左右的占有率”,企业要求的是公平竞争。该高管指,商务部通过调查也认可了企业的诉求,“9月份受理对欧盟多晶硅的反倾销申请,10月份受理反补贴申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进行光伏反击 将欧盟光伏补贴诉至WTO
面对来自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层层围堵,中国正式打响光伏反击战《经济参考报》工作人员获悉,在不久前对欧盟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之后,中国商务部5日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 T O。与双反调查不同,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诉讼将直指欧盟政策核心,给其有力一击。
据了解,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希腊的法律规定,如果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零部件原产于欧盟国家或欧洲经济区国家,该项目生产的电力即可获得一定金额或比例的上网电价补贴。以意大利为例,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和组件对意出口额为48亿美元。2011年意方出台上述补贴措施,当年中国相关光伏产品出口额降至38.8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对意出口额仅为7.6亿美元,同比下降78.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日发表谈话表示,中方认为,欧盟部分成员国上述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协定关于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构成了世贸组织协定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并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损害了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中国政府有权利也有责任为本国光伏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来自西方的层层围堵,让中国光伏企业愁云难消。同时,中国的反击,也让业内感到振奋。此前业内一直呼吁,光伏产业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不断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今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而四天之后的此次诉至WT O的行动,则是更为有力的一记回击。
在看到商务部消息的第一时间,英利集团媒体负责人王志新对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消息让业内感到欢欣鼓舞。这是国家层面的一些努力,也说明了国家对光伏这个行业的重视。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国内光伏企业已经联合了欧洲当地的上下游企业成立了平价太阳能联盟C A SE,从公关游说和法律事务方面来应对。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表示,欧盟的一些法规和做法有悖于世贸组织的原则,中国的诉讼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位内部相关人士对《经济参考报》工作人员表示,欧盟对我光伏反补贴立案在即,我们将欧盟诉至WT O,也是让欧盟意识到别光用镜子照别人,也要照照自己。“按照WT O规则,禁止性补贴分为进口替代补贴和出口补贴两种,意大利和希腊的做法是进口替代补贴,即根据材料产地给予补贴,是明显的禁止性补贴。另外,也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已经打响光伏反击战,以组合拳多元化的方式应对欧美的贸易保护行为。面对贸易保护,选择合适的实际有力的打击是必要的。此外,除了对外在国际贸易层面的应对,中国光伏也要加快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均衡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各国也都在扶持,但是中国光伏连续被欧美发起调查,这也使得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措施成为全球具有争议的问题,引发一片贸易混战。贸易保护行为乃至贸易战没有胜利者,双方都会遭受损失,但现在光伏领域的贸易战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上升到政治和国家战略层面。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欧光伏纠纷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11月5日,中国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表示,欧盟部分成员国的法律规定,如果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零部件原产于欧盟国家或欧洲经济区国家,该项目生产的电力即可获得一定金额或比例的上网电价补贴。
中方认为,上述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协定关于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构成了世贸组织协定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并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损害了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中国政府有权利也有责任为本国光伏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沈丹阳指出,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解决全人类面临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各国应当着眼长远,加强产业合作,开放国际贸易,而不应出于短期利益需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沈丹阳重申,中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坚定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维护正当权益。
随后在9月25日,由20余家欧洲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企业组成的团体向欧盟提起申诉,指控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并要求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
根据规定,欧盟将在45天内决定是否立案,目前已接近该时间窗口。而中国商务部先于对方将欧盟补贴光伏产品诉诸WTO,这有些出人意料。
一名国内光伏企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工作人员,这应该是中国反制欧盟的手段之一,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涉案金额和对行业的影响都十分巨大,叠加此前中国对欧盟的多晶硅双反,商务部正逐步通过法律和事实向欧盟和WTO说明,中欧光伏产业息息相关,贸易保护不利于两个经济体光伏产业的发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报: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胡仲明副市长,占珺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
送:市商务局
发:氟硅外贸预警领导小组成员,各相关单位
━━━━━━━━━━━━━━━━━━━━━━━━━━━━━━━━━━━━━━━━
编辑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衢州市支会、衢州市国际商会
地址: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17层 网址:www.qzccpit.org
电话:0570-8356617、0570-8021017 传真:0570-3030000
衢州市氟硅经贸摩擦预警点 衢州市国际商会 版权所有 地 址:衢州市西区白云中大道37号市级机关综合大楼 电话:0570-8356616 8021016 备案号:浙ICP备13026204号 访问量:6599776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