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显示,美国高温达50℃致600余人死亡,更可怕的是阿拉伯一些地区气温已经突破了70℃,汽车在室外都被烤化了。
  此外,多国研究人员分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三维卫星图发现,冰川正在加速融化。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冰川下病毒复活、海平面上升,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来了,地球怎么了?
  专家指出,其实地球很早就“生病”了,元凶之一就是不环保的制冷剂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
  正所谓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因此,为了保护地球,各国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大家相互拉锯、博弈、统一。各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希望找到一个较完美的替代品,为节能环保、为资源可持续发展尽一己之力。
  里程碑式的国际公约
  在制冷剂的发展和淘汰史上,各国、各组织出台了海量的协议、法规、政策,其中《蒙特利尔议定书》最具跨时代意义。
  1987年,鉴于氟利昂排放和臭氧层消失之间直接且密切的联系,26国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9年《议定书》生效,约有197个国家签署并通过,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终于进入了漫长的恢复期。
  根据蒙特利尔协议规定,第二代制冷剂将走向完全淘汰。目前,发达国家已在2020年完全淘汰;发展中国家也将于2030年完全淘汰。
  到了201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重要修正案越过了审批门槛,标志着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开始逐步削减使用影响气候的第三代制冷剂氢氟烃(HFCs)。该修正案要求,截止2050年,全球HFCs消费量将下降85%左右。
  这是制冷剂淘汰进程中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也释放出一个巨大的政治信号,说明国际社会决心逐步取消使用HFCs。
1
  淘汰大计,欧美更激进
  事实上,相比《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欧美等国家在制冷剂淘汰上更为激进。
  2015年,欧盟新版F-Gas法案实施。为逐步削减欧盟市场的HFCs消费量,新版F-Gas法案采取了一项重要的举措——配额管理系统。欧盟从2016年开始削减欧洲市场HFCs配额,到2018年削减至基线水平的63%,到2030年削减79%。
  2019 年12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盟温室气体达到净零排放并且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
  美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拜登政府将应对全球变暖作为优先议题之一。2月份,美国总统拜登就曾表示,全球变暖已经给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国家安全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4月,美国总统拜登召开了全球气候峰会,承诺了美政府的减排目标为到2030年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50%-52%,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美环保署提案将逐步淘汰氢氟碳化合物的时程,第一步是未来15年将氢氟碳化合物的供应量减少85%。
  突破过渡期,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
  相比欧美,中国的制冷剂淘汰进程略慢一步。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中国对第二代制冷剂HCFC淘汰计划非常明确,2020年削减35%,到2025年削减67.5%,到2030年、2040年只留下一些必要维修用途使用的。
  毫无意外,随着HCFCs的淘汰大限来临,第三代 HFCs 制冷剂需求不断加大。然而,制冷剂HFCs对臭氧层友好,但温室效应远高于第二代制冷剂以及二氧化碳,因此限制其生产及使用是必然。
  中国正处于从高GWP制冷剂向极低GWP制冷剂过渡阶段,哪种低GWP制冷剂堪当大任?早前,相关部门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设备厂、终端用户、维修人员也表示雾里看花,只能以“静”应“变”。
  还好,迷局没有持续太久。2021年4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在会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烃类(HFCs)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同时,中国宣布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中。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淘汰氢氟碳化物的进程中发挥更多带头作用。
  中国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意味着HFC制冷剂的生产与消费将逐步减少。新一代高性能、低GWP(全球变暖潜值)的HFO制冷剂应用将成为中国制冷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很多制冷剂企业都在寻找最佳的替代品,积极履行企业责任,在成本、性能、环境影响因素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方案。